暑期檔圓滿畫上句號之后,大銀幕精彩還在繼續(xù)。
我國首部以麋鹿作為重要角色的家庭親子題材電影《奔跑吧,麋鹿》已于9月5日上映,故事講述一位因車禍而患上“創(chuàng)傷應激障礙”的女孩巧遇可愛的麋鹿,并在一群愛心人士的幫助下,開啟了一段充滿傳奇的救贖之旅。
作為影視創(chuàng)作者,同時也是教育工作者,導演金宜鴻和聯(lián)合導演郭勁鋒在分享創(chuàng)作時表示,希望這部電影有一定教育意義。
劇情100%源自生活,片中患有創(chuàng)傷應激障礙的小女孩有真實原型,關于親子關系的臺詞幾乎都融合了身邊親朋好友的經(jīng)歷。創(chuàng)作《奔跑吧,麋鹿》之前,同為湖北廣播電視臺打造的紀錄片《重回長江的麋鹿》曾耗費四年拍攝,用鏡頭紀錄一只從小被救護的麋鹿回歸野生家庭的故事。而從紀錄片里精選出珍貴的素材,再一點一點打磨劇情拍成故事片,《奔跑吧,麋鹿》走過了一段近5年的時光。
“我們想表達的是,孩子需要尊重、平等和愛?!?/p>
獨家對話總制片人張昌旭、導演、編劇金宜鴻,聯(lián)合導演郭勁鋒,主演陳雅斕、鄭穎嫻、吳明晶,我們也紀錄下了這部電影創(chuàng)作的點點滴滴。
主創(chuàng)們表示,《奔跑吧,麋鹿》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觀眾的電影,希望這部作品能帶大家踏上一段治愈的旅程。
01
麋鹿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物種。據(jù)科學家考證,早在3千多年前,中國黃河、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就存在麋鹿的身影。它們曾在中國生活數(shù)百萬年,可惜數(shù)量不斷減少。19世紀,為數(shù)不多的麋鹿被八國聯(lián)軍捕捉,從此絕跡中國。直至30年前,在國人努力下,部分麋鹿才終于回歸家鄉(xiāng)。
紀錄片《重回長江的麋鹿》恰恰將鏡頭對轉(zhuǎn)這段麋鹿回歸的往事,通過跟蹤拍攝一只從小被人類收養(yǎng)的麋鹿孤兒,聚焦它回到野生家庭的過程。
總制片人張昌旭介紹,這部紀錄片積累了海量珍貴的麋鹿影像。這對于創(chuàng)作者來說,是一件非常興奮的事情,他覺得這些影像值得向全國傳播。于是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:創(chuàng)作以麋鹿為主角的電影。最初想拍成紀錄電影,但為了拓寬受眾圈層,最終決定拍攝成故事片。
電影中,小女孩劉欣如(鄭穎嫻 飾)因親眼目睹爸爸在車禍中遇難,從此患上了嚴重的“創(chuàng)傷應激障礙癥”。她自閉心扉,抗拒交流,常因外界刺激有強烈的不良反應。為了讓孩子走出封閉的世界,心力交瘁的媽媽聽從醫(yī)生建議,帶著孩子前往國家級麋鹿保護區(qū),治愈心靈。
作為教書育人的大學教師,導演、編劇金宜鴻,聯(lián)合導演郭勁鋒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關注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。
金宜鴻表示,將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融入電影創(chuàng)作之中,是希望通過溫情的能量傳遞,讓更多人能夠走出迷區(qū),回歸自然,尋找自我。他坦言,99%的父母和孩子都會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大多與其童年經(jīng)歷相關,很多人在用一生來治愈童年受到的傷害。治愈觀眾,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價值。
”受到創(chuàng)傷的孩子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,心力交瘁的媽媽也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方式?!甭?lián)合導演郭勁鋒談到,電影探索了親子交流的障礙和解決問題的辦法,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案例,但希望它能對家庭教育有所幫助。
02
電影里的人物、臺詞、情節(jié)都取材于現(xiàn)實。無論是小麋鹿還是小女孩,都有真實原型。
金宜鴻回憶,汶川地震時,他帶著學生到災區(qū)做志愿者,碰到一位母親帶著五六歲的小男孩來尋求幫助。男孩是學校里為數(shù)不多的幸存者,只要刮風下雨打雷,就無法避免嚴重的創(chuàng)傷應激障礙,母親因此十分焦慮?!芭闼奶欤鲇螒?,教他畫畫”,金宜鴻透露,在大學生的照料和陪伴下,男孩最終慢慢走出了陰霾。
當時像男孩一樣,很多在地震中受傷的孩子都被送來和大學生們生活在一起,在那段時間里,大學生也盡可能用心理醫(yī)生建議的手段去幫助孩子們。開解孩子,治愈孩子,電影中很多細節(jié)都來源于主創(chuàng)對生活的洞察,金宜鴻分享道。
細心的觀眾或許注意到,電影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,女孩和母親的服化道風格都存在差異。母親與孩子進行了一番真摯交流后,衣著色調(diào)變得更加明亮,妝容也顯得更加生動,她的心情從焦慮不安轉(zhuǎn)變?yōu)闅g欣愉悅。
她一路奔跑,身著紅裙翩翩起舞的場景,無疑是電影中的一個高潮時刻。金宜鴻指出,這是一個母親在極度糾結與痛苦后獲得釋放與自由的表現(xiàn)。電影情節(jié)盡管沒有劇烈起伏,演員表演也相對內(nèi)斂,但作品在影調(diào)上有著深思熟慮的考量。
劉欣如頭上別的紅花發(fā)卡也頗具巧思。
看似簡單的道具其實藏著古老的非遺元素。小小的發(fā)卡由來自湖北英山纏花工藝的傳承人純手工打造,不僅為了塑造人物個性,更為了推動情節(jié)發(fā)展。用聯(lián)合導演郭勁鋒的話來說,小到道具,大到主題,都是精雕細琢之后才在電影里呈現(xiàn)。
03
小學生搖身一變成為銀幕主角,鄭穎嫻在分享拍攝經(jīng)歷時不禁紅了眼眶。她與角色一樣,對母親充滿感激。
接到劇本后,鄭穎嫻曾與母親一同前往福利院觀察患有心理障礙的孩子,同時深入研究了在網(wǎng)上搜集到的關于創(chuàng)傷后遺癥的資料,幫助自己快速地進入角色。
拍攝期間恰逢盛夏,面對酷熱難耐環(huán)境,不少工作人員都差點中暑,但有母親陪伴左右的小演員絲毫沒有怨言。導演金宜鴻贊揚她能夠一次性表達大量臺詞,總制片人張昌旭夸獎她的眼神特別能夠傳情達意。透過監(jiān)視器中看她的表演,其對情感的精準把握已經(jīng)讓制片人確信:“選中了她,這部戲就成功了一半?!?/p>
陳雅斕扮演戲中劉欣如的母親?,F(xiàn)實生活中,她同樣是一位母親,女兒今年兩歲。
縱使戲中的角色與真實的自己有著不少差異。但她坦言,自己將與女兒平日相處的點滴融入到人物塑造里。無論是那段驚艷的舞蹈還是那句感人的道歉,都是即興發(fā)揮的表演。
在她看來,作為母親,無論女兒遇到多少委屈,她一定會選擇道歉。天下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。戲中母親表達愛的方式并無不妥,只是對女兒缺乏了尊重。
以平等而溫柔的方式引導著孩子,吳明晶飾演一名善良的老師,腿部行動不便,但內(nèi)心堅定,擅長用正能量感染旁人。
因為角色殘疾的設定,吳明晶外景戲份不多,但她依然記得這樣一幅美妙的圖景:黎明時分,麋鹿未醒,靜靜地在水中棲息。吳明晶說,這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,讓她感受到自然的魅力。在她看來,電影里的人物也如同戲中麋鹿一樣,彰顯著弱小的生命在龐大的群體生活中努力向上,努力追求美好的念想。
以自然之名,譜愛的樂章。《奔跑吧,麋鹿》主創(chuàng)們表示,希望孩子能在大自然里放松身心,希望父母能在親子溝通上有所啟迪,期待這部作品能帶大家踏上一段治愈之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