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春節(jié)檔討論度和作品質(zhì)量最高的電影都是《哪吒之魔童鬧?!罚鳛橐粋€買票看完《封神第二部:戰(zhàn)火西岐》的觀眾,還是想借此機會說點什么。
本文不是深度解析,框架和措辭也都沒有太過講究,只聊些觀影過程中的碎碎念罷了。
有些槽點如不認同,歡迎評論區(qū)批評指正。
有劇透,請慎入。
目前《封神2》已經(jīng)上映了11天,票房累計超過了11個億,由于《美國隊長4》等新片的到來,大概率后續(xù)也就停在這個水平了。
葉秋臣所在的這一場,僅有中間兩排坐滿了,其余空位很多,比起《哪吒2》IMAX廳的一票難求,可見大眾對《封神2》的觀影熱情并不高漲。
出品方里唯一值得特殊介紹的是“長生天”,只要記得這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是導演烏爾善就行了。
記得在展示片頭的出品方清單時,我就覺得似乎比一般電影的數(shù)量要多得多,可見《封神2》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的需求之高。
由于同《哪吒2》的背景題材和所涉及人物重疊度較高,所以看到這里面的哪吒、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的時候,會有點別扭和串戲,甚至會短時間內(nèi)沒辦法適應這種變化。
由于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風云》是2023年7月上映的片子,加上一些沒看過前作的新觀眾,故此《封神2》選擇通過殷郊的視角簡單回顧了一遍此前的故事。
元始天尊在復活殷郊的過程中,不料對方突然失控,導致自身的法力被盡數(shù)吸走。
殷郊成了一個戰(zhàn)力值很高的角色,但似乎腦子不太靈光,三個頭還總打架,就像人格分裂,竟然意外成為了全片的笑點。當殷郊的三頭六臂藍光法相出來的時候,坐在我前面的人直接笑出了聲。
我本以為這是為了弱化主演的存在才如此操作,沒想到后來的人形戲份也不少,連這個解釋都圓不回來了。
聞仲作為太師,背景還與截教相關,明明能夠展開的空間非常大,但感覺目前電影的呈現(xiàn)還是太薄弱了,完全是被拿捏的愚忠。
好像被強行降智,明辨是非的設定卻說出了“忠誠是沒有條件的”這種臺詞。
這與印象里的聞仲,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聞仲作為《封神1》彩蛋中出現(xiàn)的人物,大家對《封神2》的期待值很大程度是來自于他與魔家四將(魔禮青、魔禮紅、魔禮海、魔禮壽)的亮相。
魔家四將的法寶很厲害,但本體似乎也不太好使很蠢的樣子,與殷郊法相有一拼。電影里呈現(xiàn)的感覺,好像這四將是依靠法器多于自身能力的類型,附加值也只是個子大些,另外就是睡覺打呼嚕聲音很響。
表情比較刻意,有種演員的表情即將憋不住的扭曲感。
這與印象里的魔家四將,又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妲己為了給殷壽療傷,所以活躍度不高,沒那么生龍活虎了,像個病狐貍的樣子。
前期基本等于傳話器,比如告知聞仲去攻打西岐。
換皮囊選人那段,08年出生的艾米,長得是真小。
由于元氣即將耗盡,所以狐貍沒辦法離開妲己的身體,這些皮囊也白選了。
娜然在第一部里屬于絕對的女主角,但第二部的女主角被悄悄換成了鄧嬋玉。
鄧嬋玉請戰(zhàn)的時候,好像穿了隱形高跟鞋,有些戲的臉和脖子貌似兩個色號,總歸看起來是有點別扭。
全片最高光是騎馬那幕,預告片里就放出來了。
姬發(fā)帶著一眾人用計讓鄧嬋玉他們騎馬落水,接著就開啟了姬發(fā)和鄧嬋玉的感情戲部分。
在他倆PK時雙雙墜崖后,故事的畫風朝著奇奇怪怪的方向在發(fā)展。
姬發(fā)對鄧嬋玉可能是一見鐘情吧,明明能下手干掉對方但卻沒做,結果遭遇反擊。
于適在《蛟龍行動》里和黃軒打了一架,在《封神2》里與鄧嬋玉又來一架。
不得不說,他的身材還是很有料的,肌肉真的沒白練,線條確實賞心悅目。
如果是為了在大銀幕上看于適肌肉的觀眾,那么這張電影票應該不算虧,因為脫了好幾次,力求讓大家看到爽。
葉秋臣這次的春節(jié)檔連看了兩部于適主演的電影,先是《蛟龍行動》,后是《封神2》。拋開演員本身那些事兒不談,角色與他還是很適配的。單看畫面不糾結劇情的話,可能也有人會滿意吧。
姜子牙是本片里唯一說話需要稍微分析的角色,其余人基本全是直給。
在釣魚的愿者上鉤環(huán)節(jié),他釣到小魚后決定放生,并說“等你長大了再來咬我的鉤吧”,緊接著就與姬發(fā)相遇,所以這條小魚說的就是姬發(fā)。
但當時的姬發(fā)還沒有斗志,因此只是“小魚”。
我本以為在片尾前,他能夠成長為一條“大魚”,可到頭來居然還是一條更小的“小魚”。
由于姜子牙是高語境對話,底下的人聽不懂他的隱藏深意,所以誤將魔禮青當成“大魚”抓來了。
這就是一種不同層級的溝通障礙,其實明明講一句“抓鄧嬋玉”就可以解決的問題,非要屬下意會。
對不起,我又想起現(xiàn)實了。
我覺得觀眾們之所以不喜歡《封神2》的故事,是因為里面很多的劇情并不合理。
比如鄧嬋玉帶著魔家四將和大量戰(zhàn)力來到城下,結果卻不去直接進攻速戰(zhàn)速決,而是選擇非要讓對方有夜襲的機會。
夜襲時,還非要安排主帥在洗澡……
有人否定這是男凝視角,但是不是男凝視角重要嗎?
這個安排不合理啊,于人物而言也沒必要啊。
就像影版《異人之下》(同一個導演)的夏禾騎車,以及馮寶寶洗澡的情況一樣,完全是噱頭而已。
就這個夜襲,既失去了一員大將魔禮青,也讓殷郊有時間趕過來幫忙,時勢都變了。
也不知道是不是群演太不用心,感覺他們都是假裝要打架,面相也是裝得很嚴肅而已。
與魔家四將的情況相仿,他們好像時時刻刻都在憋笑。
鄧嬋玉是主帥,看著姬發(fā)不顧一切就自己上去追。
擒賊先擒王,她自己就送過去了。
那一刻我覺得她不是為了打西岐,她就是為了追姬發(fā)。
掉水里的時候,是不是咬了對方的耳朵?
我沒看清,但真的也不想看清了。
后來鄧嬋玉溺水,又給了姬發(fā)一次機會干掉對方,結果……
姬發(fā)又沒干。
也是,倆人落水的時候,鄧嬋玉墜落的過程就跟《泰坦尼克號》里Jack似的。
氣氛都烘到這兒了,怎么能不談個戀愛呢。
落水就落水吧,非要把姬發(fā)和鄧嬋玉兩個人弄得衣衫不整的。
此后兩人還有扇耳光的戲,總感覺非常奇怪和尷尬,似乎是不屬于《封神2》的劇情被強塞進來了。
就跟夜襲當晚洗澡這場戲一樣,沒必要。
由于姬發(fā)沒看到殷郊法相的大獲全勝,還以為西岐已敗,于是主動向鄧嬋玉投降。
鄧嬋玉帶著姬發(fā)去找聞仲,聞仲為了拿到姜子牙手上的封神榜讓鄧嬋玉去做臥底。
鄧嬋玉明知道脖子后面有印記,竟然梳頭發(fā)的時候還選擇將其露出來不遮掩,將把柄直接送出去。
然后是強行給鄧嬋玉和姬發(fā)說媒那段,不論是化的妝還是說的話,都令人很不舒服。
就感覺這個設定不合理,首先不應該露脖子,其次不應該有羞澀。
可鄧嬋玉的人設,已經(jīng)是整個電影里最出彩的了。
她對本身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是沒有敵意的,所以才能坦然加入,但又身負臥底任務,有矛盾和糾結都是正常的。
但你看看姬發(fā)的躊躇,就很難被認同。
聞仲的確是很強,能夠遠程操控開法壇搞出十絕陣,喝了符水的人能免于被鏡光攝取魂魄,然后讓鏡光掃蕩整個西岐完成大王交派的任務。
開始這樣慘烈,當時的殷郊哪去了呢?
是不是僅僅為了呂公望的悲壯才晚到?
“殷郊你來得太晚了”這句臺詞,就是官方吐槽。
聞仲沒有遵守承諾提前開戰(zhàn),本身就已經(jīng)是背信棄義之人了,鄧嬋玉怎么還能相信聞仲?
拯救西岐百姓的唯一方法,就是戳中聞仲的額中眼。
姬發(fā)在那多猶豫一秒,西岐被鎖住魂魄的人就越多,大家也更加身陷險境。
在西伯侯府前面,聞仲的兵有空回頭喊“沖進去”,卻沒有提前先進去堵住門,非要等對方關了門才攻,這就是為了拍攻門那場戲。
這部電影很多劇情都是如此,為了拍而拍,不去考慮合理性。
姬發(fā)擁有最佳時機去戳聞仲,他沒有直接下手,反而還要先提問……
當時影廳里已經(jīng)有人憋不住了,開始吐槽。
接著聽到戳完后鄧嬋玉也要完,他居然就停了……
停了……
那一刻我真的……無語了。
一幫人喊著讓他快點,他像個木頭一樣不動彈。
這樣的人,怎么去做一國的君主呢?
這與印象里的姬發(fā),又又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姬發(fā)還不如鄧嬋玉果斷,磨磨唧唧的性格,觀眾看著都著急。
姬發(fā)對鄧嬋玉說,你救了西岐。
我只想對姬發(fā)說,你差點毀了西岐。
最后的鄧嬋玉在姬發(fā)的懷里離開,要是真能磕動這對CP的話,那可能沒有排斥感。
但我是真沒磕動。
西岐被救下來了,姬發(fā)停留在失去愛人的悲傷之中,下一部是不是要找七色寶蓮給鄧嬋玉的五色石通過藕粉重塑肉身了?
申公豹那一條線,完全就是為了金鰲島的大佬單獨另加的,其實你仔細想想,與攻打西岐的核心內(nèi)容幾乎無關。
這是為了能有《封神3》的出現(xiàn),使勁兒給大家挖坑呢。
他從大佬那里拿了葫蘆,葫蘆能將活人變成聽話的蠱兵,這些蠱兵就將是《封神3》的開篇。
變蠱兵這段挺惡心的,討厭蟲子的人來看的話,不適感會很強。
殷壽最討厭背叛,所以蠱兵恰好符合他的心意,也算圓上了。
有點可惜的是哪吒和楊戩,他們的法術最出彩部分竟是堆木頭和點篝火,大材小用到極致。
楊戩的各種遁挺帥,但就是太少了。
雷震子就是另類無人機,翅膀專門用來煽風點火的。
我有點不懂,安排西岐一個姑娘主動親楊戩是什么動機,為了《封神3》來段感情線嗎?
看到這個地方的時候,我所在的影廳已經(jīng)有人中途離場了,能熬到看完三個彩蛋的觀眾已經(jīng)寥寥無幾。
秉著有始有終的觀影態(tài)度,我還是坐到了最后。
彩蛋1 3:殷郊在朝歌對殷壽宣戰(zhàn),結果被出關的金鰲島通天教主(前文的大佬)控制了心智,甚至認了妲己為母親。
通天教主的特效妝有點不貼臉,就是個皮膚都是褶皺的白老頭,眼睛和同樣飾演元始天尊的陳坤特別像,不知是不是巧合。
彩蛋2:申公豹拿到了聞仲的人頭,接著帶蠱兵去往西岐。此時的殷郊已經(jīng)被困,西岐面臨危機。
在整個觀影過程中,只有聞仲的墨麒麟坐騎看著最舒服,感覺視效也不錯。
可看到殷郊法相的時候,我又沉默了。
然后,就在這種奇怪的感覺之間反復橫跳。
一會兒覺得這塊“也還行”,不像網(wǎng)上吐槽那么嚴重?。灰粫河X得“太爛了”,網(wǎng)上的吐槽還是說得太輕了。
一方面在聽到“凱旋回朝”時,覺得是不規(guī)范表達,是病句;一方面后續(xù)的臺詞又變成“靜待爾等凱旋”,又用對了。
只能說還是導演拍得太不用心,臺詞里有病句這樣的問題,明明是稍微花點心思就可以避免的。
總的來講,刪掉殷郊法相和鄧嬋玉同姬發(fā)談戀愛的戲,其他的也還湊合,能忍。
但你讓我推薦的話,我真的很難說出口。
豆瓣6.0分,勉強湊到及格線,合理。
看完這部電影,葉秋臣其實還有點額外的小感受想談,與核心主線劇情無關。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故事里的小兵似乎只有執(zhí)行的權利,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。
勝利是主角們的,而小兵們只是一群人里的某一個,渺小如沙粒。
我坐在影院里,好像也覺得身邊藏有龐然大物,可怕的是完全察覺不到,就已經(jīng)產(chǎn)生窒息感了。
只要被聞仲的鏡光照到,小兵們就要“見光死”。
一時間,我竟不知道真正悲哀的是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