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伙兒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身邊的朋友幾乎不去電影院了。
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,到底是什么導致電影市場越來越冷。
我記得上次走進電影院,還是上一次。
遙想今年五一檔的新片,票房可以用一個“慘”字形容。
票房冠軍《水餃皇后》以1.92億的姿態(tài)領銜一眾同行,其實縱觀全片來看質感還是可以的,劇情和演員選角上也能看出導演用了心。
一向嚴格的豆瓣網友對馬麗的演技給予了高度肯定。
劇情上更是以真實的“水餃皇后”改編,給原本浮于表面的“逆襲”戲碼拉成“日復一日”的熱血大戲。
劉德華的《獵金游戲》以1.35億取得第二的成績,影片將資本吃人不吐骨頭的特質展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,可以說是戒股宣傳片了。
劉德華化身正義金融白領,大戰(zhàn)邪惡資本家。
漫威新片《雷霆特攻隊》更是延續(xù)了“復聯(lián)四后無漫威”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不出意外的以6483萬票房的“優(yōu)異”成績撲街。
開始以為會是一場類似自殺小隊式的反英雄集結暴打反派,結果最后跟精神分裂來了一場自我和解。
在這三部新片之外,還有一部宮崎駿老先生的《幽靈公主》重映。
一部二十八年前的動畫電影,拿到現(xiàn)在來看,依然有8.9的評分和6959萬的票房。
整體來看,今年五一檔的票房對比去年下降了將近40%,影視寒冬真的來了。
但是?。。。?!
今年的端午檔出人意料的回溫,同比去年增長了20%。
大熱的《碟中諜8:最終清算》短短三天票房高達兩億,貢獻了將近40%的票房。
雖說也比不上二十九年前的《碟中諜》,但在一眾續(xù)作中也算獨領風騷了。
咱們國產電影同樣表現(xiàn)不錯,《時間之子》,也在端午三天里貢獻了六千四百萬的票房。
甚至就連撲街已成傳統(tǒng)的迪士尼,也在新片《星際寶貝史迪奇》的帶領下扭轉了一些口碑。
有時候我都懷疑,他們是不是把好片都放端午了?
大家看明白了吧,電影票房差這事兒,真不怪觀眾。
遙想2019年,國產電影進口大片文體兩開花。
硬科幻《流浪地球》一腳踹開中國科幻大門,46.8億毫不注水的票房,7.9分的國產科幻巔峰,一舉攻破了歐美硬科幻的壟斷地位。
觀眾歡欣鼓舞,本以為以后中國電影要大變樣了,沒想到是大便樣……
導演郭帆攜手《流浪地球》燃盡了才踹開的科幻大門,讓后來的《上海堡壘》順手給關上了,還上了把鎖。
說回正題,其實咱們的電影市場在今年已經正式趕超歐美,遙遙領先。
至于歐美那邊,也是爛片猶如過江之鯽。
斯坦李老爺子駕鶴之后,漫威漸漸走上下坡路。
如果《復聯(lián)5》上映后口碑能好一些,漫威還能再挺幾年。
老對手DC近年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,還是要等今年七月份的新作扛鼎。
至于另一個巨頭迪士尼,走上政治正確之后就一發(fā)不可收拾,各個經典IP難逃一死,也是追著咱們這一代人殺了。
現(xiàn)在電影市場爛片頻出不是個例,全球化的“影視寒冬”降臨也就很正常了。
不過影視寒冬也不能全怪內容,受到口罩事件影響,全國影院反復停業(yè),導致票房下跌超60%。
再加上經濟形勢不景氣,資方不再愿意進行大投資,“流量 大IP”的組合拳打法不靈了,具體原因可以點擊這里跳轉。
不光是這種大IP改編劇本撲街,其實近年來的院線電影都在吃老本,而且一代不如一代。
最經典的《唐人街探案》IP,初作評分達到7.7。
但三部續(xù)作沒有一部能達到七分。
而且劇情上也將探案的懸疑環(huán)節(jié)弱化,已經從《唐人街探案》退化成《唐人探案》了。
說起懸疑IP,就不得不提到肖央主演的《誤殺》系列了。
根據印度電影《誤殺瞞天記》改編的《誤殺》,也算沒折了寶萊塢的面子。
但是后續(xù)的幾部續(xù)作沒有達到觀眾預期。
《再殺》,《就殺》,《故意的》,《跟我的保險說去吧》,《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》。
近年來東南亞架空世界懸疑也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品類,具體片名我就不說了。
大家要是也看過類似的流水線片,可以在評論區(qū)打出名字讓家人們避避雷。
令人意外的是,動畫片《熊出沒》以每年一部大電影的超高產速度,成為國內有史以來最長壽的動畫IP。
而且每一部評分都不算低??梢哉f塑造的十分成功了。
除此之外,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主旋律電影了。
從2015年《戰(zhàn)狼》開始,一股主旋律熱潮就此展開。
從《長津湖》到《水門橋》,從《紅海行動》到《蛟龍行動》。
電影內容同質化嚴重,集體英雄主義+大場面的組合幾乎成了主旋律標配,而且動輒兩個半小時甚至三個小時的時長也很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。
(疊甲:沒有說主旋律不好的意思)
拋開以上不談。
經濟下行,大家手里都沒什么錢,所以更多的人愿意把錢花在更有性價比的消費方式上。
出門看電影總不能一個人吧?兩個人的電影票100 ,還要承受被爛片折磨兩個小時的風險,大家自然不愿意再進入電影院。
而且現(xiàn)在流媒體這么發(fā)達,院線電影撤檔一周就會上線流媒體,大家也樂意多等一段時間。
流媒體不光免費,電影節(jié)奏慢可以倍速,劇情無聊可以快進,也不用考慮買電影票的沉沒成本。
而短視頻平臺的席卷,導致大家的專注程度直線下降。
如果一部電影節(jié)奏又慢時間又長,很容易在電影院睡著。
既然說到短視頻,就不得不提起短劇。
作為影視產業(yè)新星,短劇的影響力和市場正在以恐怖的方式增殖。
以輕投資和快制作不斷收割下沉市場,一部網文改編的短劇從劇本制作開始,十萬左右的投資再怎么撲街也能收回成本,萬一火出圈就是上百萬的收益。
自從歪嘴龍王火了,他出演一部短劇的片酬也近百萬。
可見現(xiàn)在短劇市場多么火熱。
一集短劇四五分鐘,節(jié)奏明快劇情緊湊,更關鍵的是不用帶腦子,腦子一扔就是看!
短劇的出現(xiàn)讓一部分對于劇情沒那么敏感的觀眾從此脫離電影市場。
說人話就是:反正都是看爛片,在哪看不是看?
加上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,但現(xiàn)在大家有了更便捷,更爽,更不用腦的娛樂方式,大家當然會選擇后者。
就像淘汰數(shù)碼相機的是智能手機一樣,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(tài)位也會相互影響。
如果大家想了解的更詳細些,可以點擊這里跳轉。
凡事總有例外,大家可能猜出來我接下來要說什么。
沒錯!就是今年的票房奇跡《哪吒2》。
158億的實時票房沖上全球票房榜第五,國產電影從未有過如此高峰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也讓國內的導演們見到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,只要耐心打磨劇本再加上適當?shù)臓I銷,完全可以在中國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不過網上對于本片的評價褒貶不一,導演餃子可能也預見到了這一情況,電影票房上升的最猛時選擇激流勇退,閉關打磨下一部作品。
其實話說到這里已經很明白了。
電影市場不是不景氣,不可否認大環(huán)境確實不好,但更多的是電影行業(yè)本身的問題。
導演為圈錢不擇手段,爛片頻出,狗尾續(xù)貂,吃老底,抄劇本。
想要拯救國產電影,還是需要導演們沉下心來,給觀眾帶來更多優(yōu)秀的作品,市場也會給予導演們積極的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