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,我是愛看劇的火羽。
看了《長安的荔枝》大結(jié)局,看馬伯庸原著時我就有種強烈的感覺:
最沒擔(dān)當(dāng)?shù)木褪抢钌频逻@種“好人”!
頂著“好人”的名頭,實際行動卻在“作惡”……
劇版大結(jié)局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!
很多人還在美化他對錦娘忠貞專一的愛,這份愛情毫無疑問是劇中少數(shù)美好的存在。
然而這份美好是編劇(也是馬伯庸本人操刀)和導(dǎo)演為了維系觀眾對真善美的向往,對愛情的幻想,而人造的——
現(xiàn)實中有幾人能有這種不現(xiàn)實的感情?
以李善德半輩子“窩囊”,憑啥有這好運氣?
現(xiàn)實中,大部分男人喪偶之后一定會再娶。
沒有了情感維系,很多男人連孩子都不要。男人再婚,苛待前妻留下兒女的新聞還少嗎?
以前我無法理解男人的無情,后來我自己遇到了,終于明白:
這是人性。
在原著中,李善德的妻兒最后跟著他被流放嶺南。
劇版的錦娘和袖兒在塑造人物上有重要作用,使大部分人覺得李善德雖窩囊,但關(guān)鍵時刻為愛能拼命,絕對是個好男人!
可我在劇版大結(jié)局中,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
劇版結(jié)局太凄慘了:
除了李善德和袖兒得善終,其他人七零八落。
小舅子鄭平安為了保他倆周全,和狗兒雙雙斃命;蘇諒雞飛蛋打,血本無歸,連夜奔逃;荔枝園全數(shù)盡毀,族人被打傷。
右相和魚宦官雖是奸佞,但拜他所賜,一個被賜死,一個被焚尸。
作為普通人,我無法共情左相為江山社稷(誰知道是不是自己權(quán)力斗爭的借口呢),終于扳倒右相那種春風(fēng)得意,暢快淋漓。
我只在事后,左相在剃須理儀容時,嘴上說著“莫要聽人胡說”,臉上卻毫不掩飾那上位者的志得意滿,人逢喜事精神爽。
讓我看到了,他毫無同理心,不關(guān)心那些為他扳倒宿敵獻出生命的下士。
權(quán)力斗爭中哪有什么好人與壞人?
都是一樣的不顧你死活,而李善德一個憨批,卷入這樣稍一失足就死無葬身之地的陰謀和高位斗爭中——
讓他活下來的才不是善良,而是“自私”。
他從來沒想過什么擔(dān)當(dāng),更不是沒想過甩鍋,他是躲不掉!
他赴鴻門宴,一杯酒下肚就忘了同事和領(lǐng)導(dǎo)平時如何不待見他,從不拿正眼看他,拿他當(dāng)一條狗踹,突然沒來由地讓他做座上賓?
他看到“鮮”字還沒清醒過來,第一反應(yīng)是想逃避,幻想災(zāi)難沒發(fā)生。
后來杜甫送別時,一句“既然退無可退,何不向前,拼死一搏!”讓我心潮澎湃,熱血上涌,是啊為了活下來總得拼一把!
但這不是勇敢,后來我們知道了,他不僅有算學(xué)功夫,辦事功夫也了得,甚至發(fā)瘋與人battle的時候也沒少占上風(fēng)。
原來他不是窩囊,他是不想出頭,“不思進取”,不愿意奮斗!
在運荔枝之前,他不是不善鉆營,不善與人打交道,而是從沒努力過!
他寧愿讓妻子女兒跟著他受苦,讓妻子因為沒錢買藥沒了命,只消一副“是我沒用”“我是弱者”的姿態(tài),便讓人同情!
他依然是好丈夫,好父親!
同樣的,在他最好的朋友,不遺余力幫他的蘇諒利益受損時,他沒想過如何努力爭取,而是想的到時說句“對不起”,大家還是好朋友!
在荔枝園被砍,族人盡傷,他保護不了他們的利益,反倒有臉皮去見人家,還是一副極為抱歉的姿態(tài),情緒到位,力一分不盡。
他掀桌子,不玩了,就在右相面前破口大罵,什么話都敢說出來。
明知道這些話一出,必有殺身之禍,牽連的不止他一個——
他卻不管不顧,最后害死了總給他托底的小舅子!
反而是極盡曲意逢迎之事的小舅子,在最后時刻有擔(dān)當(dāng),為護家人寧可犧牲自己!
這難道不比李善德更值得托付?
而李善德,只要不傷及他的“小家”,他便不會擔(dān)責(zé)更不會兩肋插刀!
而在小家面前,他自己的利益依然是在妻女之上的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可沒有小說和電視劇這么多的buff,如果李善德真的憨蠢,他早就成了那個被吃得骨頭都不剩的人;
無能者尚可原諒,如果他有才學(xué)有能力卻不用,那便是不上進,不愿意擔(dān)當(dāng)責(zé)任,從未為自己更不會為身邊人爭??!
做他的愛人、親人、朋友,就沒一個有好下場的——
片頭小舅子對他的態(tài)度,可謂是看透了李善德這個“害人精”屬性: